本网讯(文、图/李非易)为积极应对人口发展新形势,推动学前教育专业高质量发展,本专业于2025年6月6日在学院会议室成功举行改革发展研讨会。学院党委书记罗立顺、党委副书记何小军、副院长徐世鼎、副院长唐前军、副院长马艺丹、教务科科长帅希权、学前教育系主任余祥及全体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参加了此次研讨会。会议由徐世鼎主持。

会议伊始,罗立顺系统介绍了当前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状况与科研发展动态。他着重指出,受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的影响,专业未来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转型压力,亟需凝聚共识、开拓思路,探索创新发展路径。
徐世鼎随后就前期开展的学前教育调研情况进行了详细汇报。他深入分析了行业发展新趋势,强调未来专业发展应重点把握三个方向:一是积极拓展“托育服务”领域,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婴幼儿照护需求;二是前瞻性思考“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融合”的可能性与实施路径;三是大力加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,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素养。余祥对调研报告进行了补充说明,重点阐述了新增托育或融合教育等选修方向的课程体系、课时设置构想,以及实验实训体系的升级方向。徐世鼎进一步补充,提出可依托“工作坊”模式推动创新创业项目落地,通过打造特色工作坊创建专业品牌,提升社会影响力。
与会领导、教师结合调研数据与实践经验,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。闵钰基于详实数据分析指出,当前幼儿园招生呈现结构性变化,农村地区幼儿园萎缩态势明显,而城市幼儿园对托育服务的需求显著增长。唐姝倩、张屿梦则围绕“艺术教育”在学前教育中的深化培养提出了具体建议。刘涛就工作坊的实质性建设与运营分享了观点。
针对融合教育方向,苗芳芳进行了重点分析,探讨其发展潜力与面临的挑战。杨恒则强调该方向的课程设置需进行科学严谨的论证与精细安排。张涛提出了拓展教育对象年龄范围的创新思路,建议将服务延伸至胎教及老年教育领域,探索专业发展的更多可能性。
李非易提出,深化产教融合应考虑与中职、高职院校建立贯通式培养或合作机制,拓宽人才培养渠道。帅希权强调,无论专业方向如何拓展,都应始终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锻造,着力培养其扎实的基本能力与独特的竞争优势。马艺丹表示将积极推动与特教学院的对接工作,为探索融合教育方向提供院系协作支持。
罗立顺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本次研讨会的成果。他强调,面对新形势,全院上下必须坚定信心,主动作为:一是在学科建设方面,要紧密围绕社会需求变化,科学论证并适时调整专业方向,重点在托育服务、融合教育、艺术教育、终身教育拓展及工作坊品牌建设等方面寻求突破,优化课程体系与实训条件;二是在科研方面,要鼓励教师围绕专业转型的关键领域开展深入研究,以科研反哺教学,提升专业内涵。他号召全体教师凝心聚力,共同推动学前教育专业在挑战中把握机遇,实现内涵式发展与转型升级。

本次研讨会深入剖析了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,广泛凝聚了改革共识,明确了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与实施路径,为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在新时期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会议在务实高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。